疾病发现之路:Elaine Jaffe教授回顾淋巴瘤诊断与分类的百年演进
ICML会议汇聚了国内外血液病理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淋巴瘤诊断、分类演进及疾病发现方法等前沿热点展开深入讨论。本文基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国际知名血液病理学专家Elaine Jaffe教授题为《疾病发现之旅》的精彩报告,系统梳理了显微镜在疾病发现中
淋巴瘤 elaine 教 jaffe elainejaffe 2025-09-19 11:32 2
ICML会议汇聚了国内外血液病理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淋巴瘤诊断、分类演进及疾病发现方法等前沿热点展开深入讨论。本文基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国际知名血液病理学专家Elaine Jaffe教授题为《疾病发现之旅》的精彩报告,系统梳理了显微镜在疾病发现中
淋巴瘤 elaine 教 jaffe elainejaffe 2025-09-19 11:32 2
2025 ICML汇聚了全球淋巴瘤领域的顶尖专家。会上,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David W. Scott教授因其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著名的Gianni Bonadonna奖。Scott教授以“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分类”为题发表
ICML大会聚焦淋巴系统肿瘤的最新诊断和治疗进展,为全球肿瘤学界提供了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本次盛会上,享誉国际的淋巴瘤研究专家Bruce D. Cheson教授(现任乔治城大学医院血液肿瘤学系主任,曾任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药物评价项目医学部主任)以“梦想
近日,欧洲血液协会(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EHA)发布了备受瞩目的《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LBCL)管理指南》,为这一异质性极强的恶性肿瘤提供了全面、权威的临床指导。该指
2025年欧洲血液协会(EHA)年会期间,一场关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指南解读会议备受瞩目。本次会议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与EHA联合发布了最新的PTCL临床实践指南,这是两大权威学术组织在该领域的首次深度合作。意大利摩德纳大学的Massi
这个问题本身太泛,所以难于回答。很多人在问题时喜欢不限定条件,这就必然导致很难回答。比如这个问题,至少得大概限定分期,比如早期还是晚期,如果不限定的话,那可以说,大多数癌症早期生存期很长,因为大多数癌症早期是有可能治愈的,那也就是大多数早期癌症生存期长。早期癌
当一位肠癌患者的病历数据跨越 4700 公里,在 AI 系统初步分析与多学科专家会诊中碰撞出治疗方案的火花,这种融合了技术效率与人文温度的诊疗模式,正预示着肿瘤治疗的未来方向。人工智能与多学科协作(MDT)的深度结合,不仅重构了肿瘤诊疗的技术路径,更重塑了医疗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WLAD),今年的主题是真诚对话(Honest Talk),旨在促进淋巴瘤患者和医生更有信心地进行对话。根据淋巴瘤联盟的2024 年全球患者调查显示,约67% 的淋巴瘤患者曾受到焦虑、抑郁和对癌症复发或恶化的恐惧等情绪影响,然而
惰性B细胞淋巴瘤(以下简称“惰淋”)是一组疾病进展缓慢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累及外周血和骨髓,具有长病程、难治愈、易复发特点。惰淋患者寻医就诊、长期治疗之路往往漫长艰辛,身心背负沉重压力,宛如在黑夜中前行。去年,整合国内惰淋中心及相关专病门诊资源
大家好,“宝益讲堂”第64期开讲啦!我是宝小益,今天咱们来说说淋巴瘤。
想象一下,你正在洗澡时无意间摸到脖子上一颗“硬疙瘩”,按着却不疼,几周都没消下去。你可能会觉得只是“小毛病”,但这或许正是淋巴瘤的早期信号。作为一种常见却易被忽视的血液肿瘤,它其实并不可怕,关键就在于 “早发现、早治疗”。什么是淋巴瘤?日常该如何自检?一图带您
每年的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在宣传日到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办的《侠肠义胆医护行》淋巴瘤专题科普活动在黄浦区文化中心举行。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在轻松互动的氛围中,让大家收获满满的防治知识。
2018年冬,年仅13岁、尚在初二课堂拼搏的勤勤(化名),被意外诊断出患有“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之后,他在外院接受成人方案治疗,虽历经化疗、自体移植、靶向治疗的重重磨难后达到完全缓解(CR),却因方案不适导致延迟缓解,还错过了长春花碱及MTX等关键药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淋巴瘤是全球第十大常见癌症之一,也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其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过50%,近年来年轻患者比例有所增加。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全球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长期以来,“恶性肿瘤”的标签使淋巴瘤患者面临沉重的疾病负担,但随着化疗方案优化、靶向药物研发及免疫治疗技术突破,超过50%的淋巴瘤患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淋巴瘤是全球第十大常见癌症之一,也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其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过50%,近年来年轻患者比例有所增加。
回溯历史长河,2004年,国际淋巴瘤联盟携手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创立了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健康宣传日。首届宣传日以“积极战胜淋巴瘤,共创美好新生活”为主题,奏响了抗击病魔的激昂序曲;时光流转,21年后的当下,主题焕新为“真诚对话,多元守护,同心愈淋”。这一主题的转变
Iymphoma关于淋巴瘤01它是什么?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俗称“淋巴癌”。也就是原本保护我们的淋巴结卫士发生了黑化,变成坏人,它们不仅不工作,还无限增殖、聚集,形成肿块,并可能跑到全身搞破坏。
9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大医二院肿瘤内科淋巴瘤及头颈部肿瘤专科以十二载发展历程为轴,用数字与温度书写“治愈日记”,呈现淋巴瘤专病诊疗的实践成果。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当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血液内科在院内举行义诊,向大众普及淋巴瘤相关知识。该院血液内科主任助理田小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淋巴瘤患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市民若出现发热、盗汗、皮肤瘙痒、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以排除淋巴